国内艺术衍生品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来源:新浪收藏  2012年11月26日  浏览次数:2332

 

       国内外艺术衍生品的发展概况

 

  据国际品牌授权业协会公布的《2011年年度授权调查报告》显示,全球品牌授权市场的年销售额约2000亿美元,其中美国约1100亿美元,而中国2010年的授权市场规模仅为15亿美元。国家文物局的调查显示,国内衍生品产值超过500万元人民币的博物馆仅有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两家,这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一年的衍生品营业额在3亿新台币左右、英国TATE博物馆商店年销售额3—5亿人民币、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商店年销售额5-7亿人民币相比,国内衍生品市场处于相对初期的阶段,也表明拥有广大的市场和潜力。种种数据显示艺术衍生品市场在中国方兴未艾。

  在艺术市场整体趋势繁荣的背景下,大众对于艺术原创作品关注度增加,带动艺术衍生品产业的发展,对于大多数消费者和文化爱好者而言相对于原创艺术作品,艺术衍生品具有价格优势和一定的收藏、消费价值,易于人们亲近艺术,培养艺术收藏的爱好。

 

  衍生品博览会宣传“艺术衍生品”消费概念

 

  根据此次博览会的定义,美术馆艺术产品,业界一般通称艺术衍生品,具体指由艺术品原作发展而来的,经过再创作而区别于原作本身的商品。此概念最早从欧洲博物馆商店语义环境中出现,是伴随博物馆系统零售业的发展而被大众认知的产品,因此在西方欧美发达国家,艺术衍生品通常是指进入博物馆系统零售业的商品,包括Creative Gift(创意商品)、Museum Custom Products(定制商品)、Museum Products(博物馆商品)。

  艺术衍生品在国内还不为大众所熟知,因而首要面对的问题是普及和推广艺术衍生品的概念,让艺术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2012年10月23日为期四天的“2012中国国际美术馆艺术产品博览会”暨中国首届艺术衍生品博览会的举办为艺术衍生品概念的推广迈出了可贵的一步。作为一场国际性的艺术衍生品原材料提供商及大型采购商云集的盛会,吸引了来自国内外众多重量级的美术馆和艺术机构,包括古根海姆美术馆、德国卡塞尔MHK博物馆群、MOMA、伊斯坦布尔当代美术馆、V&A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今日美术馆、台北故宫博物院等。

  总体来说,参展机构有国际知名的美术馆博物馆等艺术类机构,有为艺术衍生品提供技术支持的商务类机构,有艺术家及小作坊工作室等艺术家或团体以及制作厂商和商务贸易公司。这其中艺术类机构和国内的厂商商务贸易公司占据主要的席位。同时,为了带动博览会的艺术氛围,还举行了“博物志——当代水墨五人展”和“齐物论”两个当代艺术特别展。

 

  国外知名美术馆试水中国艺术衍生品市场

 

  据本届博览会的首席执行长许俊杰介绍,国外知名美术馆等艺术类机构参加此次博览会的目的,一方面在于国外美术馆在艺术衍生品的开发经营方面有更久的历史和更为丰富的经验,可以给国内的艺术机构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另一方面,这些国外的美术馆本身也对于中国这个兴起的艺术市场蓄势待发,对于中国市场的艺术品消费能力更是不容小觑,此行也是为将来进入中国市场做铺垫,例如英国V&A博物馆近年来在中国已经举办了大大小小多个展览也拥有了自己的中文官方网站;另外,此次博览会促成了和国内的生产厂商的直接合作,有利于带动艺术衍生品的代加工市场的发展。国外的艺术品商店以往都是通过采购商在广交会上和生产厂商间接接触,对于一些生产的技术水平和工艺都不甚了解,而有一些艺术衍生品的制作工艺水平要求高,在沟通和产品效果方面就容易出现问题,据了解,古根海姆美术馆和国内一家陶瓷制造厂商已谈成合作意向。

 

  国内美术馆借鉴国外经验探索艺术品商店经营模式

 

  艺术品商店经营模式的探索,一是对于美术馆博物馆来说,艺术衍生品是对于美术馆品牌形象的延伸,观众可以把美的经验带回家,是美术馆公共服务和美术教育的一部分,也是美术馆品牌建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是,筹集资金除了政府拨款和品牌赞助还有经营艺术衍生品商店,成为美术馆博物馆的造血功能,成为可持续的资金来源。

  具体的产品营销策略上,V&A的企业首席执行长Jo Prosser女士指出,他们的衍生产品的设计理念不仅仅局限在本馆的展览和收藏品还涉及到和时尚品牌,以此丰富艺术商店的品牌内涵,他们重视统一VI设计用在欧洲和日本甚至是线上的网店当中。

  古根海姆发展部总监Keren Meyerhoff在艺术商店的经营中强调商标和附属子商标的注册有利于消费者形成统一的品牌意识。并且注意消费者人群调查和艺术品商店销售情况调查以把握市场定位和需求,及时调整产品设计。此外,还鼓励建立员工销售的奖励制度等。(文/汪木乔)

关键词:  
动态资讯
鉴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