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墨:正在成为艺术市场中的主流
来源:新浪收藏  2013年03月04日  浏览次数:2424

 

       在保利、嘉德等大拍卖行的重视和推广下,当代水墨从一片惨绿的拍卖市场中脱颖而出,被封之以2012年的“黑马”“新宠”,成为当代艺术雄霸中国拍卖市场8年的终结者。
  2012年10月30日晚上8点,“中国嘉德2012秋拍”“中国当代书画与水墨新世界”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槌。现场人气很旺,很多掐着时间进场的买家只能站着举牌。现场竞拍激烈,全程下来可谓鏖战,从8点拍到11点半,总成交额为9886万元人民币,成交率为88%。
  在水墨新世界部分,齐聚了众多当代水墨的新锐作品,本次是继2012年春拍后嘉德推出的第二场,共44件拍品,88%的成交率。其中,娄正纲作品《自然S3》以575万元折桂,朱伟作品《水墨研究课徒系列之一》以195.5万元成交,王传峰的作品《鱼》也是经多轮竞价,最终以333.5万元成交,远远超出最高估价90万元。
  这只是秋拍中的一场,2012年,当代水墨成为中国拍卖市场的热门话题,相关讲座和论坛排得满满当当,各拍卖行的成交结果也都不错。
  由于中国艺术市场目前正处于敏感的调整期,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被捕捉出来,更何况是保利、嘉德等大拍卖行今年重点推出的板块,当代水墨不被关注和讨论才怪,各种趋势、预测于是也一并出炉。
  其实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中国的艺术品收藏市场就已经开始悄悄地发生了改变:传统的中国水墨艺术逐渐复苏,吸引着越来越多资金的关注。到了2012年秋拍,成交量更是拔得头筹,4年前的“悄悄改变”已经成为众望所归的行情。中国水墨艺术板块经过近20年市场的洗礼,终于以其雄厚的传统积淀和强盛的生命力,正在成为艺术市场中的主流。
  而在中国水墨市场中,以当代水墨板块最具成长性,具有最强大的投资潜力,但同时风险并存,比拼的更是藏家的眼力和魄力。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当代水墨市场其实并不是从2012年开始突然变好的,在此之前经历了长期的积累,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对于当代水墨这些年的认知空白,AMRC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总监赵力说:“当代水墨的发展是当代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1980年代,当代艺术突出的表现转移了我们关注的重点,导致有些人认为水墨艺术‘边缘化’。事实上,只是我们自身的局限性,造成了这一暂时的‘边缘’。”
  2000年左右,曾兴起过一阵当代水墨热,当时的画家写生、笔会非常普遍,尤其是山东、河南、甘肃、江浙一带,“文人画”积淀比较丰厚,出了不少画家。随着中国经济的良好势头,企业主对传统文化的“膜拜”,使得水墨画市场需求比较大,但当时更多的是被买来作为礼品使用,拍卖行对于当代水墨的上拍数量有限。这两年,随着需求的增加和其他板块的降温,当代水墨开始崭露头角。
  2012年,当代水墨市场板块在各大拍卖行的秋拍中,所占交易额凸显,但是由于目前市场收藏群体对当代水墨价值认知的不均衡,使得当代水墨不容易与商业操作体系相结合,市场易出现骤热骤冷现象。


  该出手时就出手

 

  随着拍卖场上的优异表现,业内对当代水墨市场的信心正在高涨,以前水墨画家和其他画种画家几乎是互相不了解,甚至是互相轻视的。现在,由于彼此互动交流的增多,水墨画也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雅客艺术网微博上转录了一段老油画家靳尚谊的话:“中国画太棒了,很简洁,表现力强,看起来心情舒服、清新。中国画现在极其重要,以后会越来越重要。”
  多年从事当代水墨推广的贾廷峰认为,当代水墨作为中国艺术市场的新生力量,较之其他艺术领域的投资,有着以下几方面优势:
  1.  很少有大额资本的介入和恶意炒作,投资环境较好。
  2.  当代水墨目前的国民受众面相对较小,收藏群体偏少,很多优秀作品因缺乏关注,价格低廉,投资门槛低。
  3.  当代水墨的真伪鉴定相对简单,投资风险小。
  4.  投资收益高。十年前,4尺整张的作品,田黎明1万元一张,衲子、范扬、李津5000元一张;现在,同样的4尺整张作品,田黎明高达百万元一张,衲子、范扬、李津也已经四五十万元一张了,十年间近百倍的涨幅。


  想说爱你不容易


  当代水墨市场本身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不规范”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障碍,要想更快速健康地发展,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规范化问题。
  赵力认为,当代水墨市场的不规范问题主要体现为交易方式不健全,比较分散,水墨画廊和拍卖不发达,导致更多的私下交易。都是去追求一些名家,并没有照顾到整体的创作情况。


  1.家庭作坊式的中国水墨画廊
  中国的水墨市场一直不规范,一方面,国内的水墨画廊做得很边缘化,不够专业,好画廊极少;另一方面,画家私下交易比较多。
  画家本应该通过画廊和藏家,慢慢去交流、宣传、出版,经过消化、沉淀之后,再进入拍卖市场。保利拍卖书画部经理乔亚宁认为,一个画家自己卖画是不适合长期发展的,画家和画廊应该分工合作,各司其职,画家只需要把画画好,画廊则帮助艺术家做展览、宣传推广,用画廊的眼光、资金和实力,把艺术家推到适合的高度,推荐给藏家,这样艺术家才会有持续的成长空间,进入拍卖场也是自然的过程。
  为什么水墨画廊边缘化?画廊本就是外来的事物,在中国真正建立体系的也是一些国外的画廊,其资金实力、操作模式和理念要远优于本土画廊,像尤伦斯,本身有家族的背景、基金的支持、专业经纪人操作;而中国传统水墨画廊基本上是小型的,散布于山东、河南、甘肃、江浙一带,往往是家庭式的,老公老婆一起做,资金可能来源于在某个领域捞到的一桶金。
  国外的画廊,会在选择艺术家时做充分的交流沟通,采用买断的模式,展销结合。而中国的画廊只是定做一定数量的绘画,走的是礼品路线。


  2.跳过画廊直接走拍卖行不可取
  画廊功能的缺失,一方面使得长期延续下来的私下交易继续存在,导致价格混乱、推广不济;另一方面使得画家直接进入拍卖行,这无论是对画家自己还是对市场都是不好的,因为送拍画家是要付佣金的,就算卖得好,也还缺少一个中间环节——谁去帮画家做展览?谁去帮画家做出版?拍卖行只是“卖”,不会帮画家出版、推广、宣传、营销,而且大的拍卖行每年只有两次拍卖,一个画家每年只在公众面前出现两次的话,对其非常不利,即使成交也是偶然——哪个藏家会直接购买一个对于市场来说还很陌生、没有名气的画家的作品?再者,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价位低,拍卖行也不愿意拍,因为拍卖行佣金所占成交额的比例是固定的,价位太低,赚不了多少钱。


  3.艺术家市场规范意识觉醒
  从西方画廊进入中国,本土画廊与之有了交流以后,油画类的画廊已经越来越专业了。与其相比,传统水墨则很少有专业的画廊。而且油画本来就是从西方传入的,油画画廊最早也是西方人操作,他们拿到了当代艺术市场的话语权,即交易的筹码。对于传统的水墨画,老外没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看不懂,当下中国水墨画市场又很混乱,他们也没有时间、精力和专业基础去像当年选择油画那样去选择水墨画。不过从2010年秋拍以后,他们开始试图涉足水墨画市场。这样,势必也会附带地刺激当代水墨市场的专业化。
  关于市场规范化,业内已经普遍意识到其重要性,也在积极探索方案。不过能否规范化,最重要的还是艺术家的态度。习惯了私下交易的传统水墨艺术家是否愿意被纳入西方画廊交易模式?艺术家刘庆和表示,其实画家们都希望市场规范一些、健全一些。就像交通规则,大家骨子里都是希望遵守的,但又都存在一种从众心理。现在是一个过渡时期,大家也都希望艺术品销售渠道能更正规一些,产生一个健康的链条。如果确如刘庆和所说,当代水墨市场的规范化指日可待,市场形势会越来越好。


  怎样收藏当代水墨?


  当代水墨面貌的多元化和标准的缺失对于藏家选择作品来说颇具迷惑性,荣宝斋拍卖书画部经理李伟认为,当代水墨的优劣判断前提应该是学术水准,在艺术表现上是否有所创新,是否有相对独立的风格面貌。建议藏家在选择当代水墨的时候要多考虑一些因素:艺术家是否在学术上有所成就,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其作品风格是否易于藏家接受;艺术家是否有较成熟的市场配合意识等。
  相比于李伟建议的关注学术性,乔亚宁的建议则更关注市场表现,也更细化。他认为藏家在选择艺术品的时候要多考虑自己喜不喜欢,而且不要选择太年轻的艺术家,毕竟有风险。作为投资,要选择有一定市场覆盖面,有很大影响力,做过很多展览,获过一些大奖,在学校里是学术带头人,基本上每年都会在市场上有一定的作品流通,跟画廊有过合作,目前市场价一平尺在5万元以下的艺术家。
  除了这些建议以外,乔亚宁和李伟重点突出了工笔画、文化符号、价位选择方面的注意事项。


  1.重工笔、 轻写意
  乔亚宁告诉记者,2012年保利做的现当代工笔画展,对工笔画做了一些呼吁和推广。现在全国美展获奖的传统水墨作品基本上都是工笔画,这些画家获奖以后,就会被画廊、“淘金者”签约、买断、订购,往往致使画家改变了自身的创作状态。因为工笔画耗时长,一幅要画好几个月,于是改画写意,一天可以画好几张,来钱快,市场交流也快。所以好多画家成名功在工笔,市场却成于写意。
  著名水墨画家何家英之所以有市场,是因为他在工笔画方面探索了多年,在教育上也付出了很多,桃李满天下,没有盲目地追求市场、迎合市场。
  有些画家提出送拍写意作品,而不愿意拿工笔,但是拍卖行的意愿恰恰相反,他们愿意拿工笔,因为写意就是信手拈来,更适合作为礼品和交流所用。而工笔的数量少,花的功夫比较多,要坐得住,深思考,构图、内容更严谨,在推广的时候也就具备一定高度。拍卖公司选择上拍画家,慎之又慎,市场不成立的画家基本不会选,而藏家在选择作品的时候同样需要注意这些。


  2.重传统,轻抽象
  总体来看,比较受欢迎的水墨作品偏于传统,抽象水墨在国内推广难。当代水墨更多的是被作为礼品消费,把抽象水墨挂在家里的话,视觉上不好看,也看不懂,所以抽象水墨更多的是在美术馆展览,也有国外机构尝试推广。
  抽象水墨要想真正在中国扎根,尚需时间和过程。而且关键是,既然是中国的水墨画家,就要一方面连接传统,一方面创新。没有连接传统,没有中国符号,就不知道是中国画家画的还是日本画家画的,意义不大,就算是赵无极这种知名的抽象水墨画家,也是从具象开始的,他如今的抽象作品里,仍含有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当代水墨画需要跟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跟中国水墨传统结合,跟当下的生活结合,“笔墨当随时代”,想一些别人想不到的事,真正的艺术是在生活之上的,如果只是照猫画虎,画得很像,或者画得别人看不懂,都是唬人的。 

 
  3.年轻藏家可以选择新水墨
  年轻藏家由于接受的教育比较多元化,收藏趣味不同于老一辈藏家。乔亚宁认为,年轻藏家偏爱新水墨,因为尺幅、内容、形式等都跟传统水墨不一样,而且普遍偏工笔;年纪大一些的藏家则偏重于比较传统的水墨。除了本身的趣味差异以外,价位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像田黎明这群“50后”知名水墨画家,市场建立多靠笔会。当年作为学院的老师,其市场还未成立,没有买方市场,通过到处去参加笔会,与地方企业领导建立联系。这些企业领导是最早的淘金者,在接待过程中跟画家有情感交流,慢慢囤了一批他们的作品,并一直跟画家保持着联系。其中有些人退休后让子女开设画廊,慢慢交易起来。而年轻藏家现在再去买田黎明的画,要20万元一平尺,一幅画基本要80多万元,对他们来说太贵了,除非是为了建立一个体系,才会买一两张,从经营来说,这些名家作品不是年轻藏家的菜。
  所以年轻藏家会选择一些画得不错的较年轻画家,几年前卖一两万元一平尺,现在则卖到四五万元一平尺,至少自己是伴随着艺术家成长,很踏实,不像前辈画家那样不容易介入。
  对于“70后”新工笔市场颇有研究的李伟分析,藏家之所以选择较年轻画家,一是“70后”工笔群体的艺术创作风貌渐已成熟,二是市场配合意识较主动。对商业市场来说,这一板块艺术家作品已具备成为商业筹码的属性,能够在今后的市场上反复流通。从2011年开始,这一群体逐渐受到了市场的追捧,目前已是市场上较热的一个板块。对于新进场的藏家来说,这些画家的作品是不错的选择。


  Tips:什么是“文人画
  文人画也称“士大夫甲意画”“士夫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画的某些创作思想和艺术实践就出现了,但是文人画作为正式的名称,是由明末画家董其昌提出的。


  Tips:当代水墨名家都有谁?
  陈平所:代表作《费洼山庄》,自有一种苍率意气。
  田黎明:代表作《岁寒二友》,充满从容的恬淡气息。
  李津:代表作《享乐快感》,沉迷于世俗食色。
  刘庆和:代表作《浴女》《无言》,将当代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表达得非常复杂,用其独特的视角阐释一种平淡从容、不露声色的冷幽默。
  褚立民:勾描洗染的花鸟世界,流淌着淡淡的传统高古意识。
  其他还有:王川、丁雄泉、毕建勋、刘国松、薛亮、刘懋善、萧平、陈有炳等(王金坪)

关键词:  
动态资讯
鉴评专家